【中文】 | 三仁湯 |
【汉语】 | San Ren Tang |
【英文】 | Three Kernels Decoction |
【分类】 | 祛湿剂 |
【出处】 | 《温病条辨》 |
【组成】 | 杏仁五钱 (15g) 飞滑石六钱 (18g) 白通草二钱 (6g) 白蔻仁二钱 (6g) 竹叶二钱 (6g) 厚朴二钱 (6g) 生薏苡仁六钱 (18g) 半夏五钱 (15g) |
【用法】 | 水煎服。 |
【功用】 | 宣畅气机,清利湿热。 |
【主治】 |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。头痛恶寒,身重疼痛,肢体倦怠,面色淡黄,胸闷不饥,午后身热,苔白不渴,脉弦细而濡。 |
【病机】 |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,邪在气分,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。究其病因,一为外感湿热之邪;一为湿饮内停,再感外邪,内外合邪,酿成湿温。卫阳为湿邪遏阻,则见头痛恶寒;湿性重浊,故身重疼痛、肢体倦怠;湿热蕴于脾胃,运化失司,气机不畅,则见胸闷不饥;湿为阴邪,旺于申酉,邪正交争,故午后身热。 |
【释疑】 | 其证颇多疑似,每易误治,如恶寒一证,为湿邪遏阻卫阳所致,与表证之恶寒有别;午后身热,为湿遏热伏所致,与阴虚之潮热不同。故吴瑭于《温病条辨》中明示 “三戒”:一者,不可见其头痛恶寒,以为伤寒而汗之,汗伤心阳,则神昏耳聋,甚则目瞑不欲言;二者,不可见其中满不饥,以为停滞而下之,下伤脾胃,湿邪乘势下注,则为洞泄;三者,不可见其午后身热,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,湿为胶滞阴邪,再加柔润阴药,两阴相合,则有锢结不解之势。故治疗之法,惟宜宣畅气机、清热利湿。 |
【運用】 | 1. 辨证要点: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,湿重于热之证。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,身重疼痛,午后身热,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。2. 现代运用:本方常用于肠伤寒、胃肠炎、肾盂肾炎、布氏杆菌病、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辨证属湿重于热者。3. 注意事项:舌苔黄腻,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。 |
【附方】 | 1. 藿朴夏苓汤《感证辑要》引《医原》藿香二钱 (6g) 半夏钱半 (4.5g) 赤苓三钱 (9g) 杏仁三钱 (9g) 生苡仁四钱 (12g) 白蔻仁一钱 (3g) 通草一钱 (3g) 猪苓三钱 (9g) 淡豆豉三钱 (9g) 泽泻钱半 (4.5g) 厚朴一钱 (3g) 水煎服。功用:解表化湿。主治:湿温初起,身热恶寒,肢体倦怠,胸闷口腻,舌苔薄白,脉濡缓。2. 黄芩滑石汤《温病条辨》黄芩三钱 (9g) 滑石三钱 (9g) 茯苓皮三钱 (9g) 大腹皮二钱 (6g) 白蔻仁一钱 (3g) 通草一钱 (3g) 猪苓三钱 (9g) 水煎服。功用:清热利湿。主治:湿温邪在中焦,发热身痛,汗出热解,继而复热,渴不多饮,或竟不渴,舌苔淡黄而滑,脉缓。 |
【方歌】 | 三仁杏蔻薏苡仁,朴夏通草滑竹存,宣畅气机清湿热,湿重热轻在气分。 |